慢性附件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反复发作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慢性附件炎的主要病因,可能与淋球菌、衣原体、厌氧菌等病原体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隐痛、白带异常、性交痛等症状。临床常用头孢曲松、多西环素、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需遵医嘱完成疗程。
2、物理疗法:局部热敷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粘连。超短波、激光等理疗方式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输卵管蠕动功能。治疗期间需避免腹部受凉,每日热敷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3、中药调理:湿热瘀结型可选用桂枝茯苓丸,气滞血瘀型适用少腹逐瘀汤。中药灌肠通过直肠黏膜直接吸收,常用红藤、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材。建议连续调理3个月经周期。
4、生活方式调整:每日清洗外阴并更换内裤,经期避免盆浴和性生活。每周进行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3次以上,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保证7小时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
5、手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或盆腔粘连严重者需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慢性附件炎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食用鱼肉、鸡蛋、豆制品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经期可饮用姜枣茶温经散寒。坚持凯格尔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每周3次快走或游泳增强体质。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炎症吸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