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病变、尿路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导尿管理、手术修复、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是典型表现,多见于产后女性或老年盆底肌松弛。凯格尔运动可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每日3组收缩练习,每组10次。避免提重物及高冲击运动。
2、急迫性尿失禁:突发强烈尿意伴失控漏尿,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索利那定可缓解逼尿肌痉挛。定时排尿训练每2小时一次,减少咖啡因摄入。
3、充盈性尿失禁:排尿不畅致膀胱过度充盈漏尿,男性多因前列腺增生阻塞尿道。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改善排尿,严重者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监测残余尿量超过100ml需导尿。
4、功能性尿失禁:认知障碍或行动不便导致如厕困难。改造坐便器高度,使用防滑扶手和夜灯。失智患者可采用提示排尿法,每3小时引导如厕。选择吸水性强的成人纸尿裤减少皮肤刺激。
5、混合型尿失禁:同时存在多种失禁类型,需联合干预。膀胱训练配合M受体拮抗剂奥昔布宁,盆底康复联合骶神经调节术。记录72小时排尿日记帮助分型诊断,避免一次性摄入超500ml液体。
老年尿失禁需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ml分次饮用。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核心肌群力量,夜间床旁放置便携式坐便器。棉质透气内裤每2小时更换,便后清洗使用氧化锌软膏预防皮炎。症状持续加重或伴血尿需泌尿科尿动力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