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激素水平变化、肥胖、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松弛:
妊娠期子宫增大长期压迫盆底肌群,导致肌肉弹性下降。阴道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进一步牵拉盆底肌纤维,产后肌肉收缩力减弱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每天3组每组15次收缩训练。
2、分娩损伤:
第二产程延长或器械助产可能损伤阴部神经及尿道括约肌。急产时软产道未充分扩张更易发生会阴撕裂。这类损伤性漏尿多伴随尿急症状,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电刺激可促进神经修复。
3、激素水平变化:
孕期雌激素升高使尿道黏膜增厚,产后激素骤降导致尿道闭合压降低。哺乳期持续低雌激素状态延缓组织修复。摄入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食物,配合盆底磁刺激治疗可改善症状。
4、肥胖因素:
腹型肥胖增加腹压传导至膀胱,BMI>30kg/m²者漏尿风险升高3倍。内脏脂肪压迫盆底结构,减重5%-10%即可显著改善。建议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在1800大卡内。
5、慢性咳嗽:
长期咳嗽使腹压反复冲击薄弱盆底,哮喘或吸烟产妇更易出现。可能与支气管高反应性及盆底肌疲劳有关。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控制气道炎症,同时进行抗阻力呼吸训练。
建议每日摄入30g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负重超过5kg。症状持续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中重度者可选择尿道中段悬吊术或膀胱颈悬吊术。产后6周起逐步恢复慢跑、瑜伽等运动,坚持3个月盆底肌训练有效率可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