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可通过观察口腔症状、伴随体征、病程特点、实验室检查、医生诊断等方式判断。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
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常见于颊黏膜、舌面、上颚等处。斑块不易擦除,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患儿可能出现拒食、流涎等症状,哺乳期婴儿可能频繁中断喂养。
可能伴随轻度发热或烦躁不安,但通常无全身性感染症状。部分患儿出现肛周皮肤潮红或尿布疹,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长期未愈者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等营养问题。
症状多在抗生素使用后1-2周内出现,母乳喂养婴儿可能反复发作。斑块面积可逐渐扩大融合,未经治疗可持续2-3周。家庭护理无效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通过刮取白斑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真菌培养可明确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患儿需进行血清IgG检测。反复感染者建议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儿科医生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需与奶渍残留、扁平苔藓等鉴别。顽固性病例可能需口腔科会诊,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排除其他黏膜病变。
保持哺乳用具消毒,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避免过度擦拭口腔。增加维生素B族摄入,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脱水等表现时需儿科专科治疗,2%碳酸氢钠溶液涂抹患处配合制霉菌素混悬液效果显著,严重感染者需口服氟康唑。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避免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