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气虚可能由脾胃虚弱、肺气不足、肾气亏虚、久病耗损、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节、中药调理、穴位按摩、作息调整等方式改善。
1、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长期饮食不节或消化功能减退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日常可食用山药、红枣、小米粥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油腻。
2、肺气不足:
肺主一身之气,呼吸道慢性疾病或长期吸烟会削弱肺功能。常见气短声低、易感冒。建议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晨起深呼吸锻炼肺活量。
3、肾气亏虚:
年老肾精自然衰退,过度劳累会加速肾气消耗。伴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食疗可用核桃、黑豆、枸杞,冬季适当艾灸关元穴。
4、久病耗损: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可能导致气血长期耗伤。这与器官功能减退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消瘦、伤口愈合慢。需控制基础疾病,服用黄芪、党参等补气中药。
5、情志失调:
长期忧郁焦虑会干扰气机运行,中医称为肝郁气滞。症状见胸闷胁胀、叹息频繁。可通过听戏曲、养花草等舒缓情绪,必要时用逍遥散调理。
老年人气虚需综合调理,每日摄入鸡蛋、牛肉等优质蛋白,选择太极拳、散步等温和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持续心慌、晕厥需排查贫血或心功能异常,及时就医检查心电图和血常规。长期调理可配合中医辨证服用生脉饮、补中益气汤等经典方剂,避免擅自使用人参等峻补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