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碎了可能由外力撞击、龋齿侵蚀、磨牙症、牙釉质发育不良、牙周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树脂填充、嵌体修复、全冠修复、根管治疗、拔牙种植等方式治疗。
1、外力撞击:
牙齿受到直接暴力撞击可能导致牙体折断或碎裂,常见于运动外伤、跌倒碰撞等场景。碎裂程度从轻微牙釉质缺损到牙根纵裂不等,伴随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轻微缺损可通过抛光处理,严重断裂需采用全瓷冠修复或纤维桩核修复。
2、龋齿侵蚀:
深度龋坏会破坏牙体硬组织强度,咀嚼硬物时易发生病理性折裂。龋损牙通常伴有冷热敏感、食物嵌塞症状,X线片显示透射影达牙本质深层。中龋可采用玻璃离子充填,深龋近髓需先行氢氧化钙盖髓再行复合树脂修复。
3、磨牙症:
夜间紧咬牙或磨牙会使牙齿承受异常咬合力,长期作用导致牙尖劈裂或隐裂。患者晨起常有颞下颌关节酸胀、咀嚼肌疲劳表现。定制咬合垫能分散咬合力,隐裂牙建议使用二氧化锆全冠保护。
4、牙釉质发育不良:
釉质矿化不全或釉质发育缺陷使牙齿抗折强度降低,轻微咬合压力即可导致折裂。这类牙齿表面常见白垩色斑块或沟状缺损。氟化氨银溶液可增强釉质抗酸能力,大面积缺损需进行贴面修复。
5、牙周病:
重度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后,牙齿支持力下降易发生冠根折裂。常伴随牙龈退缩、牙周袋溢脓等症状。松动度Ⅱ度以上患牙需拔除后种植修复,保留价值者应配合牙周夹板固定。
日常避免用牙开瓶盖或咬硬物,选择含氟牙膏强化牙釉质。钙质丰富的乳制品和维生素D可促进牙体修复,咀嚼训练建议使用硅胶咬胶。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隐裂线,牙体缺损超过2毫米需及时修复防止细菌侵入牙髓。出现自发性牙痛或牙齿变色提示牙髓坏死,应尽快进行根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