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青光眼通常由眼压升高、视神经供血不足、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眼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降低眼压是青光眼治疗的核心目标,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多佐胺。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排出,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以避免副作用。
2、激光治疗: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激光刺激改善房水引流。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可预防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创伤小且恢复快,但可能需要重复治疗。
3、手术治疗:
小梁切除术通过建立新排水通道降低眼压,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用于难治性病例,通过硅胶管持续调节房水引流,术后需密切监测并发症。
4、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低头动作,阅读时保持良好照明。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升以内,分次少量饮用。咖啡因摄入每日不超过200mg,戒烟以减少视神经血流障碍风险。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测量眼压和视野检查,每年进行视神经OCT扫描。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应同步控制基础疾病,突发眼胀头痛需立即就诊排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饮食建议增加深色蔬菜和浆果摄入,补充维生素C、E及锌元素。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夜间睡眠保持30°头高位,使用眼罩避免光线刺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视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