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小头畸形、听力损伤、血小板减少等症状,需通过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干预。
约60%感染患儿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黄疸多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超过生理性黄疸周期。需监测胆红素水平,严重时采用蓝光照射治疗。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肋下超过3cm,脾脏体积增大。可能与病毒直接侵犯肝细胞或引发免疫反应有关。伴随转氨酶升高时需限制脂肪摄入,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
颅脑CT显示头围低于同胎龄儿第3百分位,常合并脑室扩大或钙化灶。这类患儿需定期评估神经发育状况,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率可达30%,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病毒损伤耳蜗毛细胞导致高频听力首先受累。确诊后需在6月龄前配置助听器,避免语言发育迟滞。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时可能出现皮肤瘀点,严重者发生颅内出血。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抗体破坏血小板,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母乳喂养者需检测乳汁CMV-DNA载量,阳性时建议巴氏消毒后喂养。每日进行抚触刺激促进神经发育,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居住环境保持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定期复查听力脑干诱发电位及眼底检查,警惕迟发性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