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需及时干预,可通过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特定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槽骨快速吸收等症状。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与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人群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建议每3个月接受专业洁治,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辅助控制菌斑。
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导致宿主防御能力下降。除常规牙周治疗外,可配合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抗生素调节免疫反应,必要时进行牙龈瓣手术清除感染组织。
伴放线聚集杆菌等特定病原体大量繁殖。需通过龈下刮治彻底清除生物膜,局部应用甲硝唑凝胶,联合阿莫西林进行全身药物治疗。
破骨细胞活性异常增高导致牙槽骨快速丧失。早期可尝试引导组织再生术,晚期需进行骨移植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吸烟、糖尿病等会加重病情进展。必须严格戒烟控糖,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邻面。
日常需选用软毛牙刷避免牙龈损伤,增加猕猴桃、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建议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改善免疫功能,睡眠时避免磨牙。出现牙齿移位或咀嚼无力需立即复诊,长期随访中每6个月需拍摄全口根尖片监测骨量变化。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30岁前多牙缺失,但通过系统治疗多数患者可保留天然牙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