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可通过实验室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评估、病史追溯、血栓事件分析等方式诊断。该病通常与抗磷脂抗体阳性、反复流产、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
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β2糖蛋白Ⅰ抗体是诊断核心指标,需间隔12周重复检测确认持续性阳性。IgG/IgM型抗体中高滴度阳性更具临床意义,部分实验室可检测抗磷脂酰丝氨酸等非标准抗体。
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CT血管造影排查肺栓塞,MRI检测脑部微血栓。妊娠患者需超声监测胎盘血流,心脏彩超评估Libman-Sacks心内膜炎可能。
可能与遗传性易栓症、HELLP综合征、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网状青斑、反复流产、头痛癫痫等症状。产科APS需排除黄体功能不足等生理性流产因素。
详细询问三个月内血栓事件史、十年内妊娠丢失次数、自身免疫病家族史。药物史需排除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近期接种疫苗可能引起抗体假阳性。
D-二聚体检测结合血管影像确认血栓性质,血小板计数监测出血风险。非标准表现需行皮肤活检评估微血管病变,认知障碍患者建议脑脊液检查。
日常需监测血压及出血倾向,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制动。妊娠期需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有血栓史者需长期抗凝。定期复查抗体滴度与凝血功能,风湿免疫科随访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共病风险。适度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循环,补充维生素D调节免疫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