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长虱子主要表现为头皮瘙痒、可见虫卵或成虫、皮肤红肿或抓痕,严重者可继发细菌感染。
1、瘙痒症状:
虱子叮咬头皮时会分泌唾液,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瘙痒,夜间尤为明显。瘙痒程度与个体敏感性相关,儿童因皮肤娇嫩更易出现剧烈抓挠。避免搔抓可减少皮肤破损风险,每日用细齿梳梳理头发有助于缓解不适。
2、虫卵附着:
虱卵呈灰白色椭圆形,紧密黏附在发根1厘米处,肉眼观察类似头皮屑但不易剥落。单根头发可能附着多个虫卵,洗发时不易冲掉。使用含除虫菊酯的洗发剂浸泡头发10分钟,再用密梳清除虫卵效果显著。
3、成虫活动:
成年虱子体长约2-3毫米,呈灰褐色,快速移动于发丝间不易捕捉。拨开发丝在强光下可见成虫,耳后及颈后发际线为常见栖息部位。发现活体虱子需立即用马拉硫磷洗剂处理,所有家庭成员应同步治疗。
4、皮肤继发反应:
长期搔抓会导致头皮出现红色丘疹、抓痕或结痂,可能伴随局部淋巴结肿大。继发葡萄球菌感染时可见脓疱或渗出液,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保持指甲清洁并佩戴棉质睡帽可减少夜间无意识抓挠。
5、过敏表现:
部分患者对虱子唾液蛋白过敏,表现为颈部、肩部出现蓝灰色斑点或荨麻疹样皮疹。口服氯雷他定可缓解过敏症状,但需配合驱虫治疗才能根治。过敏体质者接触患者衣物或寝具后可能出现交叉反应。
日常需将床单、帽子等物品用60℃以上热水烫洗,毛绒玩具密封冷冻24小时杀灭残留虱卵。每周用茶树精油与椰子油混合涂抹发梢可形成保护层,学校等集体环境应定期检查发际线后侧。持续瘙痒超过两周或出现发热症状需皮肤科排查是否合并其他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