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由血管痉挛、胎盘功能异常、遗传因素、慢性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休克。休克通常与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血压骤降、意识模糊、少尿等症状。
1、血管痉挛: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核心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痉挛可能引发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造成循环衰竭。日常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高盐饮食及情绪激动。
2、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缺血缺氧会释放炎性介质,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这种情况可能伴随胎儿生长受限、蛋白尿等症状。医疗干预包括硫酸镁解痉、拉贝洛尔降压等药物控制。
3、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可能与血管生成失衡、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需立即住院治疗。静脉注射肼苯哒嗪、口服硝苯地平等可控制病情进展。
4、胎盘早剥:
突发性胎盘剥离会导致失血性休克,表现为剧烈腹痛、阴道流血、子宫强直。这种情况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进行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5、多器官功能障碍:
严重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肝酶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包括血液净化、血浆置换等支持手段。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60-80克,选择三文鱼、鸡胸肉等低脂食材;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孕妇瑜伽或散步;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出现持续头痛、视物异常或胎动减少时需24小时内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