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作用于乳腺组织促进乳汁分泌,同时参与生殖调节、免疫调节及代谢平衡等生理过程。
1、促进泌乳:
催乳素的核心功能是刺激乳腺腺泡发育和乳汁合成。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其活性,分娩后雌激素下降触发催乳素大量释放,启动初乳分泌。哺乳期婴儿吸吮乳头通过神经反射进一步促进催乳素脉冲式分泌,维持持续泌乳。
2、调节生殖:
催乳素通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卵巢功能。高水平催乳素会干扰卵泡成熟和排卵,导致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中过量催乳素可能抑制睾酮生成,降低性欲和精子质量。
3、代谢影响:
催乳素参与脂肪分解和糖代谢调控。哺乳期母亲通过催乳素作用优先分解脂肪供能,同时诱导胰岛素抵抗以保证葡萄糖向乳汁转移。病理性的高催乳素血症可能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
4、免疫调节:
催乳素受体广泛分布于免疫细胞表面,能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产生。动物实验中催乳素缺乏会导致胸腺萎缩,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伴有催乳素水平异常升高。
5、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状态下催乳素与皮质醇同步升高,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因子保护组织免受缺血损伤。长期慢性压力导致的催乳素持续增高则可能诱发乳腺增生或垂体微腺瘤。
维持催乳素平衡需关注生活方式调节,建议每日摄入亚麻籽、南瓜子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进行瑜伽或冥想缓解压力,哺乳期女性可通过规律排空乳房维持正常泌乳量。病理性的高催乳素血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溴隐亭、卡麦角林等药物干预,垂体大腺瘤患者可能需要经蝶窦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