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插尿管可通过预防尿潴留、监测尿量、保护伤口、评估肾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方式实现。插尿管通常由麻醉影响、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泌尿系统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
全身麻醉会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导致术后暂时性排尿障碍。插尿管能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术后6-8小时麻醉代谢后,多数患者可恢复自主排尿。
盆腔或腹部手术可能直接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如直肠癌根治术易损伤盆神经丛。插尿管可减少因排尿用力导致的伤口张力,促进吻合口愈合。此类患者需留置导管3-5天。
伤口疼痛会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尤其常见于骨科脊柱手术。插尿管能缓解排尿时的疼痛刺激,同时避免患者因疼痛限制体位导致的排尿困难。疼痛控制后应及时拔除导管。
术前存在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时,术后易发生急性尿潴留。插尿管可能与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无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中断、尿滴沥等症状。此类患者需泌尿科会诊处理原发病。
重大手术如心脏搭桥术后需绝对卧床,插尿管能避免频繁搬动患者。长期卧床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导尿管可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辅助判断循环血量。建议每2小时检查导管通畅度。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2500ml,选择蔓越莓汁等酸化尿液的饮品;拔管后尝试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护理时注意尿道口消毒,采用碘伏溶液每日清洁2次;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出现血尿或絮状物需立即报告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从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短距离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