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可能由高度近视、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后脱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巩膜扣带术、气体填充术、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600度以上近视患者眼轴拉长导致视网膜变薄,周边部易出现变性区或裂孔。建议每半年散瞳检查眼底,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震动,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撕裂视网膜,可能与拳击伤、爆炸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闪光感、视野缺损等症状。需急诊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发视网膜缺血缺氧,可能与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物变形、突然视力下降等症状。需每月监测眼底,必要时注射雷珠单抗或行全视网膜光凝。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时牵拉视网膜形成裂孔,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出现飞蚊症突然增多需警惕,可采用532激光封闭裂孔,或行气液交换术使视网膜复位。
年龄增长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衰退,湿性型可能伴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可稳定视力,晚期需联合PDT光动力疗法。
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需保持俯卧位2-4周,每日补充叶黄素10mg及维生素C 500mg,避免深蹲、提重物等动作。建议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OCT检测视网膜贴合情况,出现视物遮挡需立即就医。饮食注意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