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溃疡可通过局部保护、药物干预、感染控制、物理隔离、专业处理等方式治疗。皮肤溃疡通常由外伤、感染、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异常、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局部保护:保持创面干燥是促进愈合的基础。接触水分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使用防水敷料覆盖溃疡面。淋浴时可用保鲜膜临时包裹,避免直接冲洗患处。清洁时选择生理盐水而非自来水。
2、药物干预:合并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复方多粘菌素B。深度溃疡需要清创后配合生长因子凝胶。糖尿病性溃疡需控制血糖同时使用磺胺嘧啶银等特殊敷料。
3、感染控制:每日观察渗出液性状变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测量记录溃疡面积变化,边缘红肿热痛提示感染加重。细菌培养可指导精准用药,严重者需口服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4、物理隔离:睡眠时使用支架避免被褥摩擦。坐浴时垫高患肢防止浸泡。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外出穿防护鞋避免碰撞。水胶体敷料可维持72小时防水密封。
5、专业处理:静脉性溃疡需压力治疗配合,动脉性溃疡需血运重建。每周专业清创1-2次,深度坏死组织需手术切除。难愈性溃疡可考虑负压吸引或皮瓣移植。
日常护理需平衡清洁与干燥需求,建议每日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药膏。高蛋白饮食补充精氨酸促进修复,维生素C增强胶原合成。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善下肢循环,睡眠抬高患肢减轻水肿。渗液增多或发热需及时复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波动。愈合期可能出现瘙痒属正常现象,切忌抓挠导致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