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愈合过程可通过创面缩小、疼痛减轻、出血停止、瘢痕形成、功能恢复等表现判断。肛裂通常由便秘、腹泻、分娩创伤、肛门括约肌痉挛、局部感染等因素引起。
1、创面缩小:急性期肛裂呈线性裂口,边缘整齐;慢性期溃疡面逐渐被肉芽组织填充,裂口宽度变窄。避免用力排便,每日温水坐浴2次促进血液循环。
2、疼痛减轻:初期排便时刀割样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愈合期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递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火龙果、燕麦、奇亚籽等软化粪便。
3、出血停止:新鲜肛裂排便时可见鲜红血迹,愈合过程中出血频率减少至消失。局部使用硝酸甘油软膏或地尔硫卓软膏缓解括约肌痉挛。
4、瘢痕形成:慢性肛裂愈合后可能遗留灰白色瘢痕组织,触诊质地较硬。伴有哨兵痔时需手术切除,常见术式包括肛裂切除术、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
5、功能恢复:愈合后肛门括约肌松弛度改善,排便不再诱发剧烈疼痛。恢复期可进行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增强盆底肌力量。
愈合期间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排便后使用婴儿湿巾清洁。急性期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慢性反复发作需排除克罗恩病、结核等特异性感染。完全愈合通常需要2-8周,形成纤维化瘢痕者可能遗留慢性肛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