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通过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检测、HBV-DNA定量、肝脏超声检查、肝组织活检等方式确认。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
通过检测血清中ALT、AST等酶类水平评估肝脏损伤程度。携带者肝功能多正常,但持续异常需警惕肝炎活动。建议每6-12个月复查,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是主要诊断依据。需同时检测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判断感染状态。单独表面抗原阳性者传染性较低。
直接反映病毒复制活跃度,数值越高传染性越强。检测下限可达20IU/ml,适用于抗病毒治疗指征评估。高病毒载量孕妇需进行母婴阻断干预。
无创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变化,可早期发现纤维化或占位性病变。携带者建议每年检查,出现回声增粗需结合弹性成像进一步评估。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适用于转氨酶持续升高且影像学异常者,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限制高脂食物;选择散步、游泳等中低强度运动;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育龄期女性携带者孕前需专科评估;定期监测可早期发现疾病进展,多数携带者无需特殊治疗但需终身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