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牙龈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药物辅助、口腔清洁、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器械刺激、牙龈炎症、凝血异常、口腔干燥、刷牙不当等因素引起。
1、压迫止血: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按压出血部位10-15分钟,避免反复查看伤口。选择吸水性强材质,按压时保持45度角倾斜。该方法适用于轻微毛细血管出血,若30分钟后未止需就医。
2、冷敷镇痛:将冰袋裹毛巾敷于面颊部,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渗血,同时缓解组织水肿。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每日冷敷不超过3次为宜。
3、药物干预:出血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氨甲环酸含漱液、云南白药胶囊或口服维生素K。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检测INR值,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漱口水。药物使用不超过3天无效需复诊。
4、口腔护理:24小时内避免刷牙,改用0.9%生理盐水含漱。48小时后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轻柔清洁。建议使用牙线替代牙签,水牙泵冲洗压力调至最低档位。
5、饮食管理:术后3天禁食辛辣、坚硬及过烫食物,优先选择牛奶、蒸蛋、土豆泥等软食。每日补充猕猴桃、橙子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饮水量保持在1500ml以上。
术后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吸烟饮酒,使用冲牙器时选择敏感模式。出血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发热、脓性分泌物时,需排查牙周脓肿、血小板减少等病理因素。定期复查牙周状况,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