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切开引流、光动力治疗等方式治疗。火疖子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堵塞、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控制不佳、局部皮肤损伤等原因引起。
火疖子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该细菌可分泌毒素导致局部化脓性炎症。阿莫西林作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需注意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可能对阿莫西林耐药。
临床更推荐使用头孢氨苄、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针对皮肤感染的抗生素。若疖肿直径超过5mm或伴随发热,需考虑口服抗生素治疗,单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对早期小疖肿有效。
未化脓阶段可每日用碘伏消毒3次,外敷鱼石脂软膏促进成熟。已形成脓头时需避免挤压,由医生在无菌操作下切开引流,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并填塞凡士林纱条。
反复发作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发疖肿、愈合缓慢等症状。糖尿病患者需监测空腹血糖,HIV感染者需评估免疫功能。
顽固性疖病可采用窄谱紫外线NB-UVB光疗,每周2-3次照射可减少复发。中医建议发作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局部可外敷金黄散,体质湿热者可服用五味消毒饮调理。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扩散。日常穿着透气棉质衣物,肥胖患者需注意皮肤皱褶处护理。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元素有助于皮肤修复,推荐食用胡萝卜、牡蛎等食物。疖肿未成熟时禁忌热敷,多发或伴随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