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该病可能与垂体瘤、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胸壁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溢乳、头痛、视力障碍、不孕等症状。
1、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首选药物,常用溴隐亭、卡麦角林、喹高利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泌乳素分泌缩小肿瘤体积。溴隐亭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卡麦角林长效制剂每周给药1-2次。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和心脏功能。
2、手术治疗: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内镜手术创伤较小。开颅手术用于巨大侵袭性肿瘤。术后可能出现尿崩症、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和激素水平。
3、放射治疗:伽玛刀适用于术后残留或复发肿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用于临近视交叉的肿瘤。放射治疗起效缓慢,可能引起垂体功能减退,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前后需定期复查视野和磁共振。
4、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饮食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有助于缓解压力。穿着宽松内衣减少乳头刺激,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慢性压力会刺激泌乳素分泌,需进行心理调适。
5、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泌乳素水平和垂体MRI,每年评估骨密度。育龄女性需监测排卵功能,男性检测睾酮水平。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心血管风险增加,绝经后妇女需特别注意钙质补充。
日常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香蕉、鳄梨,摄入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避免使用胃复安、利血平等升高泌乳素的药物。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能改善内分泌平衡,建议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突发的剧烈头痛或视力骤降需立即急诊处理,警惕垂体卒中可能。建立完整的随访档案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