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妊娠晚期罕见的严重并发症,以肝脏脂肪快速浸润为主要特征,可能由激素异常、代谢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遗传缺陷、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需通过终止妊娠、血浆置换、器官支持、药物干预、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
1、激素异常: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沉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有助于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2、代谢紊乱:妊娠中后期出现的胰岛素抵抗会促使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每日监测血糖变化,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作为主食,配合30分钟孕妇瑜伽可改善糖脂代谢。
3、线粒体功能障碍:胎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长链脂肪酸,导致母体线粒体β氧化超负荷。补充左旋肉碱和维生素B族可辅助能量代谢,避免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以防低血糖诱发。
4、遗传缺陷:脂肪酸转运蛋白或线粒体酶编码基因突变约占病例15%。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顽固性呕吐伴黄疸,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分娩后需长期随访肝功能。
5、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或疱疹病毒感染可能诱发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出现发热伴转氨酶升高时需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查,必要时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控制。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应严格遵循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分5-6餐进食,优先选择清蒸鱼、鸡胸肉等易消化蛋白。保持每天2000ml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但需进行床边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产后6周需复查肝脏超声和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