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1、胸痛: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放射。这种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若超过30分钟需警惕心肌梗死。
2、胸闷:患者常描述为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如同重物压在胸口。这种不适感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尤其在爬楼梯、快步行走等需氧量增加时加重。夜间平卧时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坐起才能缓解。
3、心悸: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患者自觉心跳沉重、不规则或过速。这种心悸感可能突然发生,伴随头晕或冷汗。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室性早搏、房颤等异常心律。
4、气短:轻度活动即感呼吸费力是心肌缺血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在行走100-200米后就需要停下休息,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不畅。这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有关。
5、乏力:持续的心肌供血不足会使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感,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种乏力往往不随休息完全缓解,可能伴随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全身症状。
心肌缺血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深海鱼、燕麦、深色蔬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规律进行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定期监测血脂水平。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