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术后可通过伤口护理、饮食调整、运动康复、药物管理、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恢复。术后恢复可能由感染风险、消化功能减弱、体力下降、药物副作用、肿瘤复发等因素引起。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摩擦。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使用无菌敷料覆盖,按医嘱定期更换。避免剧烈活动导致伤口裂开,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减轻张力。
2、饮食调整:
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质,最终恢复普通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搭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高脂及产气食物,分少量多餐进食。术后早期可补充肠内营养粉剂。
3、运动康复:
术后24小时开始床上踝泵运动,逐步进行翻身、坐起训练。根据耐受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日30分钟分次完成。避免提重物或突然弯腰,三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力量。
4、药物管理: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止痛药如塞来昔布、抗生素如头孢呋辛,以及预防血栓的利伐沙班。化疗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药物,注意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使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缓解胃肠道反应。
5、定期复查:
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EA、CA199,每6个月进行腹部CT或肠镜检查。关注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复发征兆。必要时进行PET-CT检查,转移病灶可考虑射频消融或二次手术。
术后恢复期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80-100克,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根据体力进行八段锦、快走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建立排便日记记录频率和性状,人工肛门患者需定期更换造口袋。保持积极心态,参加病友互助小组有助于心理调适。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造口周围皮肤溃烂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