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薄合并妊娠可通过药物流产、手术流产等方式终止妊娠,但需严格评估子宫条件及出血风险。子宫内膜薄可能由多次宫腔操作、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
1、评估风险:
子宫内膜厚度<7mm时流产术中易发生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并发症。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孕囊位置及子宫内膜血供情况,排除瘢痕妊娠等高风险因素。
2、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适用于孕周≤49天的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可减少宫腔器械操作,但存在不全流产风险,用药后需密切监测出血量及妊娠组织排出情况。
3、手术选择:
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孕6-10周,宫腔镜下清宫术能精准定位妊娠组织。术中需采用超声引导,避免过度搔刮导致内膜基底层损伤。
4、术后管理:
流产后需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促进内膜修复,如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术后2周复查超声评估宫腔情况,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5、长期影响:
反复流产可能加重宫腔粘连风险,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继发不孕。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
术后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E如坚果、橄榄油及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的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子宫内膜薄患者再次妊娠前需进行宫腔形态评估,必要时接受宫腔灌注或干细胞治疗改善内膜容受性。流产后心理疏导同样重要,焦虑抑郁情绪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内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