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囊肿可通过观察随访、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是否治疗需根据囊肿性质决定。黄体囊肿通常由排卵后黄体未退化、激素水平异常、剧烈运动、盆腔炎症、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多数黄体囊肿属于生理性,与排卵后黄体持续存在有关。这类囊肿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无破裂或扭转风险时无需特殊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多自行吸收。建议每3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按压。
反复出现的黄体囊肿可能与孕酮水平异常相关。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去氧孕烯炔雌醇可抑制排卵,减少囊肿形成。中药桂枝茯苓胶囊也有助于调节卵巢功能,需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
持续增大的囊肿可能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坠痛、性交痛、月经紊乱等症状。需排查衣原体感染等病因,抗生素选择多西环素、阿奇霉素,配合热敷缓解疼痛。
囊肿破裂或蒂扭转属于妇科急症,突发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需立即就医。腹腔镜手术可进行囊肿剥除或患侧卵巢切除,术中同时检查对侧卵巢情况,术后预防粘连可用透明质酸钠凝胶。
绝经后女性新发黄体囊肿需警惕恶变可能。超声显示囊肿壁不规则增厚、血流丰富时,建议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HE4,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术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月经期避免游泳盆浴。饮食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减少反式脂肪摄入。适度进行瑜伽、快走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出现持续腹痛、异常阴道流血或闭经超过60天时需妇科就诊。定期妇科检查与超声监测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未生育女性治疗需优先考虑卵巢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