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可通过观察右下腹疼痛、食欲减退、低热、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等症状自查。盲肠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肠道寄生虫等因素引起。
1、腹痛特点:
典型盲肠炎疼痛始于上腹或脐周,6-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呈持续性钝痛。按压麦氏点出现反跳痛需高度警惕,咳嗽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具有诊断意义。
2、消化系统症状:
约90%患者伴随食欲骤减,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出现粪样呕吐提示可能发生肠梗阻。发病12小时后仍无法进食需考虑就医。
3、体温变化:
早期体温多维持在37.5-38℃之间,若超过38.5℃可能提示阑尾穿孔。测量腋温时应对比左右腋窝温差,右侧体温较左侧升高0.5℃以上有参考价值。
4、感染指征:
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⁹/L有诊断意义,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5%更支持细菌感染。居家可通过观察舌苔判断,舌质红绛伴厚腻黄苔多属湿热瘀滞型。
5、特殊体征:
腰大肌试验阳性表现为右侧卧位时疼痛减轻,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盆腔位阑尾炎。直肠指检发现右侧触痛准确率达80%,但非专业人员不建议自行操作。
自查期间应保持半卧位休息,禁食高脂高纤维食物,可饮用适量淡盐水。每日测量三次体温并记录疼痛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全腹压痛或意识模糊需立即急诊。恢复期建议选择清蒸鱼、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残端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