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粪吸入综合征可能由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功能不全、母体妊娠期疾病、产程异常、新生儿窒息等原因引起。
1、胎儿宫内窘迫:
胎儿缺氧时肠蠕动加快,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胎粪排出。常见于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等情况,需通过胎心监护早期识别,分娩后立即进行气道清理。
2、胎盘功能不全:
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长期慢性缺氧刺激胎粪排出。孕母需控制血压血糖,分娩时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3、母体妊娠期疾病:
子痫前期、胆汁淤积症等疾病影响胎儿氧供,增加胎粪污染风险。定期产检监测母体肝肾功能,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4、产程异常:
滞产或急产均可能造成胎儿应激反应,与羊水过少合并时更易发生吸入。可能与脐带受压、产道挤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皮肤黄染等症状。
5、新生儿窒息:
出生时严重窒息引发喘息样呼吸,将胎粪吸入深部气道。可能与胎位异常、巨大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绀、三凹征等症状,需气管插管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预防重点在于孕期规范产检,控制妊娠并发症,分娩时产科与儿科团队协同处理。出现胎粪污染需立即进行气管内吸引,后续监测血气分析与胸片,必要时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或体外膜肺支持。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维持适宜温湿度环境降低氧耗,定期随访评估肺功能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