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中药制剂等方式治疗。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微循环障碍、神经受压、风寒刺激等原因引起。
1、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是急性期核心用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水肿。早期大剂量冲击治疗可缩短病程,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
2、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适用于病毒性面神经炎,发病7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这类药物能抑制疱疹病毒复制,与激素联用可降低亨特综合征发生率。
3、神经营养药物:
甲钴胺、维生素B1等B族维生素制剂可促进神经髓鞘修复。连续使用2-3个月能改善神经传导,配合针灸治疗可提升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4、改善微循环药物:
银杏叶提取物、尼莫地平能扩张血管增加神经血供。适用于伴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5、中药制剂:
牵正散、补阳还五汤等方剂具有祛风通络功效。含白附子、全蝎等成分的中成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治疗期间需保持面部保暖避免吹风,每日进行抬眉闭眼等表情肌训练。饮食宜选择软烂易咀嚼的食物,补充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脏和鱼类。急性期过后可配合超短波理疗促进康复,若三个月未恢复需考虑神经减压手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