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肝腹水可通过螺内酯、呋塞米、普萘洛尔等药物治疗,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减退、腹腔感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原因引起。
1、利尿剂治疗:
螺内酯与呋塞米联合使用是肝硬化腹水的一线药物方案。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拮抗剂可减少钠潴留,呋塞米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促进排水。两种药物需按1:2-1:4比例联用,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防止低钾血症。
2、降压药物:
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延缓腹水进展。这类药物需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目标为静息心率降低25%。用药期间需警惕低血压及乏力等副作用,严重哮喘患者禁用。
3、白蛋白补充:
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输注入血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次输注后需联合利尿剂增强效果,输注频率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调整。需注意过敏反应及容量负荷过重风险。
4、抗感染治疗: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需使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抗生素疗程通常10-14天,治疗期间需每日腹水培养监测。预防性用药适用于消化道出血或腹水蛋白含量低的患者。
5、血管活性药物:
特利加压素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脉血流,适用于顽固性腹水。该药需持续静脉泵入,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及尿量。禁忌证包括严重外周血管疾病和冠心病。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限制每日钠摄入量在2克以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每日体重变化不宜超过0.5公斤,下肢水肿可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顽固性腹水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或肝移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