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肠结核是怎么得的

发布时间:2025-04-08 10:56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肠结核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肠道局部损伤、合并其他结核病、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1、病原体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是肠结核的主要致病菌,多通过呼吸道感染后经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至肠道。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食用被污染食物也可导致原发性肠道感染。患者常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粪便培养或肠镜活检可检出抗酸杆菌。

2、免疫功能异常:

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易发病。免疫力下降使潜伏的结核菌重新活化,肠道局部防御屏障被破坏。这类患者往往病情进展较快,可能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肠道基础病变:

克罗恩病、肠梗阻等肠道疾病患者黏膜完整性受损,为结核菌定植创造条件。既往腹部手术史导致的肠粘连也会增加感染风险,病变多发生在回盲部,典型表现为腹痛与交替性腹泻便秘。

4、其他结核病灶:

约75%肠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病菌通过吞咽带菌痰液直接感染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结核也可经血行播散至消化道,这类患者需要全身抗结核治疗至少6个月。

5、环境暴露因素:

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增加结核菌接触机会。医务人员、监狱囚犯等高风险职业群体需特别注意防护。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缺乏会显著降低肠道黏膜免疫力。

肠结核患者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达2000-2500千卡,优先选择鱼肉、鸡蛋、豆腐等高蛋白食物。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消耗。餐具应单独消毒处理,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肝功能,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复诊。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糖,血糖水平与抗结核疗效密切相关。

上一篇: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怎么用 下一篇:外阴糜烂是不是外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