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控制、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延缓进展。青光眼通常由眼压升高、视神经损伤等因素引起,早期干预可有效保护视力。
1、药物控制:降眼压药物是青光眼基础治疗手段,常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定期监测眼压变化。眼压波动可能诱发视野缺损加重。
2、激光治疗: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改善房水引流降低眼压。周边虹膜切除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预防,激光治疗创伤小但效果可能随时间减弱。
3、显微手术:小梁切除术建立新房水外流通道,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用于难治性病例,手术存在滤过泡感染等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眼压及视功能。
4、视神经保护:控制全身血压和血糖可减少视神经进一步损伤。补充叶黄素、锌等营养素可能辅助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避免剧烈运动及倒立体位,防止眼压剧烈波动。
5、定期监测:每3-6个月需进行视野检查、OCT视神经纤维层分析。居家自测眼压笔有助于发现异常波动。突发眼胀头痛需警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青光眼患者应保持低咖啡因饮食,每日饮水少量多次。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可促进眼周血液循环,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夜间睡眠垫高枕头有助于降低静息眼压,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光损伤。建立规范用药习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