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出现种植体周围炎一定要拔除种植体吗

发布时间:2025-04-11 07:34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种植体周围炎可通过抗菌治疗、手术清创、激光治疗、种植体表面处理、种植体拔除等方式干预。该疾病可能与菌斑堆积、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种植体设计缺陷、维护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种植体松动等症状。

1、菌斑控制:菌斑微生物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病因。机械清除菌斑是基础治疗,使用钛刮治器或碳纤维器械清洁种植体表面,配合0.12%氯己定含漱液局部冲洗。日常需采用单束牙刷和牙线加强邻面清洁。

2、咬合调整:异常咬合力可能造成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通过调磨修复体消除早接触点,降低咬合高度减轻负荷。对于夜磨牙患者需制作颌垫,分散咬合力避免种植体过载。

3、手术治疗:翻瓣清创术可清除感染肉芽组织,种植体表面采用柠檬酸或四环素处理去除污染物。引导骨再生术适用于骨缺损病例,联合使用Bio-Oss骨粉和胶原膜促进骨组织修复。

4、全身干预: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吸烟者必须戒烟。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改善结缔组织修复能力,必要时短期使用多西环素等全身抗生素。

5、激光辅助:Er:YAG激光能有效灭活种植体表面的微生物生物膜,同时不会损伤钛表面特性。配合光动力疗法使用亚甲蓝作为光敏剂,可显著降低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需长期维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修复体边缘,每3个月接受专业维护。饮食应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蓝莓、西兰花等食物,避免过硬或粘性食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全身微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影响种植体稳定性。当出现种植体松动度超过1毫米或垂直骨吸收超过3毫米时,需考虑拔除种植体。

上一篇:乳酸左氧氟沙星片的预防方法 下一篇:黄疸型肝炎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