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筛艾滋病阳性意味着血液检测中发现了HIV抗体或抗原的初步反应,需通过确证试验进一步验证。假阳性可能由妊娠、自身免疫疾病、近期疫苗接种等因素干扰,确诊需结合免疫印迹试验或核酸检测。
1、检测原理:初筛采用ELISA或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抗原,灵敏度高但存在交叉反应。窗口期感染后2-6周可能出现假阴性,急性期病毒载量高时可能出现假阳性。建议高危行为后6周复查,3个月最终确认。
2、假阳性因素:类风湿因子、EB病毒感染可导致抗体交叉反应。孕妇因胎盘蛋白干扰可能出现假阳性,接种狂犬病疫苗等生物制品后2-4周内不建议检测。实验室操作误差约占假阳性案例的5%。
3、确证流程:初筛阳性需送CDC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gp41/gp120等特异性抗体条带。核酸检测可检测到20-50拷贝/mL的HIV RNA,适用于窗口期诊断和婴儿HIV感染确认。
4、心理干预:收到初筛阳性结果后72小时内是心理危机高发期,建议联系当地艾滋病关爱组织。认知行为疗法可缓解焦虑,伴侣告知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法律保障检测者隐私权和就医权。
5、后续处理:确诊后应立即启动CD4检测和病毒载量测试,我国免费提供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组合方案。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拉替拉韦,28天疗程阻断成功率超95%。
确诊患者需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定期监测CD4计数和病毒载量,避免生食和未灭菌乳制品。社会支持可显著改善预后,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不得歧视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