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时升高最明显的酶可能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引起。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细胞损伤时ALT迅速释放入血,数值可超过正常上限10-100倍。该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其升高程度与肝细胞坏死范围呈正相关。建议避免饮酒,保证充足休息。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和骨骼肌中也有分布,但肝炎时仍显著升高。AST/ALT比值有助于判断肝病进展阶段,比值大于1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需控制高脂饮食,减少肝脏代谢负担。
3、碱性磷酸酶: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时ALP明显升高,常伴随胆汁淤积。该酶反映胆道系统功能状态,数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胆管阻塞。可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磷代谢。
4、γ-谷氨酰转移酶:GGT对酒精性肝病具有特异性,在胆汁淤积时显著上升。该酶参与谷胱甘肽代谢,长期饮酒者数值持续偏高。建议戒除酒精摄入,增加优质蛋白饮食。
5、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急性肝坏死时可见明显升高。该酶有五种同工酶,LDH5主要来自肝脏。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预防肝性脑病发生。
急性肝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建议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肝脏负担。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建立规律作息。出现皮肤黄染、陶土样便等胆红素代谢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就医。肝功能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转氨酶水平,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