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性白内障是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引发的混浊。常见诱因包括葡萄膜炎、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原发病,临床表现为视力渐进性下降、眩光、单眼复视。治疗需优先控制原发病,根据混浊程度选择药物延缓进展或手术置换人工晶体。
1、葡萄膜炎相关:葡萄膜炎引发的炎性渗出物及细胞因子可破坏晶状体囊膜通透性。患者常伴眼红、畏光症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控制炎症,严重混浊时行超声乳化吸除术。
2、青光眼继发:长期高眼压导致晶状体营养障碍,多见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症状为虹视、头痛,需通过小梁切除术降低眼压,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改善视力。
3、糖尿病性混浊:高血糖使晶状体渗透压失衡,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病率达60%。早期可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晚期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
4、高度近视并发:眼轴延长导致晶状体代谢异常,混浊多始于后囊下。建议每半年检查眼底,屈光度稳定后考虑有晶体眼内镜植入术矫正视力。
5、外伤后遗症:眼球挫伤或穿孔伤造成晶状体囊膜破裂,混浊进展迅速。需急诊处理外伤后择期行白内障摘除,合并角膜损伤者需穿透性角膜移植。
日常需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氧化损伤。饮食增加蓝莓、菠菜等抗氧化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外伤。术后定期复查眼底,人工晶体植入者需避免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