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溶血类型、进展速度及并发症情况。ABO血型不合溶血症状较轻,Rh血型不合可能导致重度贫血或核黄疸。
1、ABO溶血:母婴ABO血型不合引发,多为轻度溶血。患儿表现为黄疸、贫血,极少需要换血治疗。蓝光照射可有效降低胆红素,必要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溶血进程。
2、Rh溶血:Rh阴性母亲怀二胎时风险最高,溶血程度剧烈。可能出现胎儿水肿、肝脾肿大,出生后需立即进行双面强光疗。当胆红素超过换血阈值时,需采用Rh阴性全血进行置换输血。
3、贫血管理:中重度贫血患儿需输注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考虑输血。同时补充铁剂、叶酸促进造血,定期监测网织红细胞计数评估骨髓代偿能力。
4、胆红素脑病:游离胆红素穿透血脑屏障可致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嗜睡、肌张力增高需紧急换血,后期可能遗留听力障碍或脑瘫。苯巴比妥可诱导肝酶活性加速胆红素代谢。
5、远期随访:溶血患儿需追踪听力筛查、神经行为发育。G6PD缺乏症导致的溶血应避免接触樟脑丸、蚕豆,Rh阴性母亲再次妊娠需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
母乳喂养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但黄疸加重时可暂停母乳3天。每日晒太阳10-15分钟辅助退黄,注意遮盖眼睛及生殖器。抚触按摩促进肠蠕动有助于胆红素排泄,喂养时采用少量多次方式减少代谢负担。出现拒奶、尖叫或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