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电解质、药物干预、控制症状刺激、逐步恢复进食等方式治疗。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脂低纤维的清淡食物如米粥、馒头片、苹果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胃肠黏膜。少食多餐减轻消化负担,每餐控制在平日1/3食量。蒸煮炖的烹饪方式优于煎炸,香蕉、土豆等富含钾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电解质紊乱。
2、补充电解质:腹泻呕吐会导致钠钾流失,口服补液盐能预防脱水。自制补液可混合500ml温水、1.75g食盐和10g白糖,分次饮用。椰子水、稀释的运动饮料也可作为替代,每小时补充50-100ml液体。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3、药物干预:细菌性肠胃炎可选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蒙脱石散等药物。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呕吐剧烈可用多潘立酮止吐,发热超过38.5℃需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用药需遵医嘱,避免滥用抗生素。
4、控制症状刺激:胃部痉挛时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保持38-40℃温度。生姜切片含服或泡水饮用缓解恶心。保持环境通风减少异味刺激,呕吐后清水漱口清除胃酸。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诱发呕吐。
5、逐步恢复进食:症状缓解24小时后尝试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3天内逐步添加煮软的胡萝卜、鸡胸肉等低脂蛋白。恢复期持续2周避免奶制品、咖啡因和酒精。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肠胃炎恢复期需保证每日2000ml水分摄入,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肠道蠕动。注意餐具消毒与生熟食分开处理,避免摄入隔夜饭菜。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食物不耐受或肠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