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期可通过局部冷敷、药物镇痛、抬高患肢、严格忌口、关节制动等方式缓解症状。疼痛通常由尿酸盐结晶沉积诱发炎症反应、关节滑膜充血水肿、神经末梢受压刺激等因素引起。
1、冷敷镇痛:急性期48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肿痛关节,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避免热敷加重局部充血。
2、药物干预: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秋水仙碱通过干扰白细胞趋化减轻炎症,需在发作24小时内使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顽固性疼痛。
3、体位管理:平卧时用软枕垫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关节下垂导致淋巴液淤积,夜间睡眠保持踝关节中立位,减轻晨起僵硬感。
4、饮食控制:严格禁食动物内脏、浓肉汤、沙丁鱼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酸。可适量进食樱桃、芹菜、低脂乳制品等抗炎食物,避免酒精和含糖饮料。
5、减少活动:发作期暂停跑步、爬楼梯等负重运动,使用拐杖分担关节压力。穿戴宽松鞋袜避免摩擦,如大脚趾肿痛可临时使用足部支具固定。
急性期应每日监测血尿酸水平,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低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长期需通过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维持血清尿酸值<360μmol/L,定期复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