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蛔虫感染可通过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等药物驱虫。蛔虫病通常由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与卫生条件差、生食未洗净蔬菜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
1、阿苯达唑: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死亡,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杀灭作用。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头晕或胃肠道不适,无需特殊处理。儿童与成人用药剂量需遵医嘱调整。
2、甲苯咪唑:干扰虫体微管蛋白合成,使蛔虫无法吸附肠壁而随粪便排出。该药对蛔虫卵发育也有抑制作用,适合集体驱虫治疗。用药后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左旋咪唑:作为神经节兴奋剂可麻痹虫体肌肉,促使活虫主动排出体外。除驱蛔虫外,对钩虫感染也有疗效。服药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或乏力,应避免与酒精同服。
日常需加强生熟食分开处理,瓜果去皮后食用,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家庭成员确诊后建议共同服药预防重复感染,治疗后2周需复查粪便虫卵。
蛔虫病流行区应定期开展集体驱虫,改善厕所卫生设施。患者可增加南瓜子、胡萝卜等富含植物碱食物辅助驱虫,避免空腹食用辛辣刺激物。持续腹痛或呕吐需排除胆道蛔虫症等并发症,及时进行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