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能由久坐久站、低纤维饮食、排便习惯不良、静脉曲张、妊娠等因素引起,痔疮可通过温水坐浴、局部用药、饮食调整、硬化剂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久坐久站:
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势会增加肛门区域压力,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痔疮。改变姿势每小时活动5分钟,使用环形坐垫分散压力,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可改善血液循环。
2、低纤维饮食: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使粪便干硬,排便时需过度用力导致静脉丛充血。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选择燕麦、火龙果、奇亚籽等食物,配合2000ml饮水可软化粪便。
3、排便习惯不良:
如厕时玩手机延长排便时间,或刻意抑制便意都会增加肛垫下移风险。建立定时排便反射,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避免过度擦拭刺激肛周皮肤。
4、静脉曲张:
可能与门静脉高压、血管壁薄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后滴血、肛门坠胀等症状。地奥司明、迈之灵等静脉活性药物可增强血管张力,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吸收。
5、妊娠因素:
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孕激素松弛血管壁导致痔静脉丛扩张。产后多数可自行缓解,急性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哺乳期优先选择金缕梅提取物外敷。
痔疮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减少摩擦。若出现喷射状出血、痔核嵌顿或持续疼痛超过1周,需及时至肛肠科就诊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可显著降低痔疮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