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子痫前期可通过控制体重、监测血压、补充钙剂、规范产检、药物干预等方式预防,通常由血管内皮损伤、胎盘缺血、免疫调节异常、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

1、控制体重:

孕前BMI超过30或孕期增重过快会增加子痫前期风险。建议通过低GI饮食如燕麦、糙米和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将孕期增重控制在11-16kg范围内。每周监测体重变化,避免高盐高脂饮食。

2、监测血压:

妊娠20周后定期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需警惕。家庭自测建议选择早晨安静状态,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发现血压波动时及时记录并联系产科

3、补充钙剂:

每日摄入1000-1500mg钙元素可降低高危人群发病率。优先通过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食补,不足部分选用碳酸钙或柠檬酸钙补充剂。同时保证维生素D摄入促进钙吸收,但需避免与铁剂同服影响吸收率。

4、规范产检:

子痫前期可能与胎盘生长因子分泌不足、螺旋动脉重塑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蛋白阳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孕早期开始建立产检档案,重点监测尿蛋白/肌酐比值、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等指标,高危孕妇建议每2周随访。

5、药物干预:

子痫前期可能与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高、炎症因子释放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上腹痛等症状。对既往子痫病史或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孕12-16周起可预防性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严重病例需联合低分子肝素或拉贝洛尔。

预防子痫前期需贯穿孕前、孕中、产后全周期,建议每日摄入60g优质蛋白鱼禽蛋豆,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固定自行车,睡眠保持7-9小时。出现持续性头痛、尿量减少或胎动异常时需立即就医,产后仍需监测血压至分娩后12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