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草》中使用山楂药,"煮汁服,止水痢",气味酸、冷、无毒,主治消食积累,补脾健胃,行结气……在古代,山楂又称为"赤瓜子"、"唐所创,用于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堪称良药。
民间常用的生山楂和炒麦芽水煎服可以治疗食物堆积、腹胀和消化不良。用山楂水煎服肉是有效的。现代研究认为,山楂中含有的有机酸、解脂酶和维生素C可以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加胃液中多种酶的作用,促进消化。
治痢止泻,镇痛收敛。中医认为,"无积不成痢"。中医常用的消导药"焦三仙"采用焦山楂温化止泻作用,冷食引起的腹痛、腹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近期研究发现,山楂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杆菌和伤寒杆菌。此外,焦山楂还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道蠕动,从而达到止泻止痛的效果。夏季炎热,人们出汗较多,大量饮用水后胃酸浓度降低,灭菌能力降低。适量食用山楂有助于抑制细菌,预防肠道传染病。
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本草纲目》记载山楂"化血块、气块、活血",它是中医妇科常用的药物之一。中医治疗闭经,可服用山楂红糖水;治疗女性血瘀经痛、产后血瘀、腹痛、恶露等,常用山楂配当归、红糖等汤,有一定疗效。
防治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国内外药理学研究发现,山楂中的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软化血管、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脂和血压的作用。山楂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通过小肠缩短食物的时间,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新鲜山楂含有大量果胶,能促进胃液酶分泌,提高脂肪酶、蛋白酶活性,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因此,山楂被认为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食品。
山楂的抗癌作用。目前,国内外有专家学者将山楂引入抗癌食品。据报道,山楂的抗癌作用来自其特殊荆素、杏仁苷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有些人认为,每天吃25克新鲜山楂可以抑制致癌物亚硝胺,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宫颈癌、食管癌、肠癌、肝癌等。
山楂还具有止痒和抗炎作用,对皮炎、湿疹、疖子和癣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专家用山楂、风治疗过敏性皮炎、山楂、桃仁治疗慢性湿疹、山楂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山楂治疗银屑病、痤疮、脂溢性皮炎、冻伤等。
中国盛产山楂,产于北方称为北山楂,果实大,果肉厚,酸甜,多片生晒,用于胃消化积累;南山楂产于中南部,果实小,直径约1厘米,深红色、坚硬、酸、多原粒,收敛腹泻效果较强。药用山楂的加工方法一般分为生晒、炒、炒、炒炭、糖炒、山楂片、山楂酒等。储存山楂时,应放置通风干燥处,防止蛀虫和霉变。数量不多的山楂片可用塑料袋密封,放于冰箱内,可保存1年不变质。
山楂常用剂量为6~12克。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胃酸过多吞酸、吐酸者应慎用山楂,孕妇不宜多用山楂。此外,山楂虽有多种保健作用,但不宜一次吃太多。过量食用山楂会伤害中气,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山楂含有单宁,不宜空腹食用,饭后应服用或食用山楂制剂和食物。山楂是行气去积滞的产品,服用人参等补气药物时不宜服用山楂。
处方举例:
保和丸、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等,每服9~12克,温开水或麦芽汤。
食谱9克,神曲9克,淮山药9克,金银花9克,葛根6克,青皮6克,水煎。大便秘结者可以增加黄色和橙色,发烧感冒者可以增加佩兰和连翘。
山楂莱菔子汤20克,神曲、炒莱菔子15克,水煎服。用于消食导滞,行气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