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可通过多饮水、保持空气流通、对症用药、物理降温、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儿童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受凉、接触传染源、过敏体质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800-1000毫升,可选用温开水、淡蜂蜜水或稀释果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哺乳期婴儿需增加母乳喂养频次。
2、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使用加湿器时需定期清洁,避免尘螨滋生。烟雾、香水等刺激性气味可能加重鼻黏膜充血,需确保环境清洁无污染。
3、对症用药:
体温超过38.5℃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鼻塞严重时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咳嗽症状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右美沙芬。严禁自行使用抗生素或复方感冒药,2岁以下幼儿禁用含伪麻黄碱成分药物。
4、物理降温:
采用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水温控制在32-34℃。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冰敷可能导致寒战反应。退热贴需每4小时更换,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曲线。
5、预防并发症:
感冒可能诱发中耳炎或肺炎,表现为持续高热、耳痛、呼吸急促等症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悸,需立即就医。慢性鼻炎患者感冒期间需加强鼻腔冲洗。
感冒期间建议食用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食品。保证每日10小时睡眠,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嗜睡、拒食等情况需急诊处理。护理期间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患者餐具应单独消毒。春季花粉季过敏体质儿童外出需佩戴口罩,流感高发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