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和肩周炎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营养神经药物、局部外用药、中成药等方式治疗。颈椎病可能与长期姿势不良、椎间盘退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肩周炎常由肩关节劳损、软组织粘连等因素引起,多伴随肩部活动受限、夜间痛加重。
1、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和炎症,适用于急性期疼痛控制。需注意胃肠道刺激风险,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特异性COX-2抑制剂。
2、肌松药:盐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可缓解肌肉痉挛和紧张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建议夜间服用。配合热敷或理疗能增强疗效,使用周期不宜超过2周。
3、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腺苷钴胺促进神经髓鞘修复,适用于伴随神经根压迫的颈椎病患者。口服制剂需连续服用1-3个月,严重病例可采用注射液剂型。联合物理治疗可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
4、局部外用药: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钠乳膏通过皮肤渗透直达患处,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每日涂抹2-3次配合按摩效果更佳。皮肤破损处禁用,过敏体质者需先做小范围测试。
5、中成药:颈复康颗粒、风湿骨痛胶囊含独活、川芎等成分,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作用。建议餐后服用减轻胃肠刺激,疗程通常为4-6周。体质虚寒者需配伍温补类药物,避免与西药同服间隔2小时。
颈椎病和肩周炎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高钙饮食,适当补充牛奶、深绿色蔬菜。康复期可进行游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颈椎枕。急性发作期需制动休息,慢性期坚持做颈椎米字操、肩关节爬墙训练,每周3-5次红外线理疗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肢体无力时需及时进行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