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腹泻恶心想吐可能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抗过敏治疗、抗感染治疗、调节肠道功能、胃黏膜保护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过量进食高脂、辛辣或生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蒸蛋等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散步促进蠕动。
2、食物过敏:牛奶、海鲜、坚果等过敏原可能诱发组胺释放,引发肠壁水肿。需立即停用可疑食物,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严重时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3、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道时,会出现水样便伴发热。轻症可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细菌性感染需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益生菌三联疗法。
4、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紧张或内脏高敏感性可导致肠道痉挛,表现为排便后腹痛缓解。建议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服用匹维溴铵解痉,配合低FODMAP饮食减少产气。
5、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胆汁反流会损伤胃黏膜,常伴嗳气、烧心。需完善胃镜检查,采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胶体果胶铋联合治疗,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日常需注意规律进食,选择煮熟的蔬菜、去皮水果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饮食。急性期可热敷腹部缓解痉挛,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长期反复发作建议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和胃肠动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