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存在有效期,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需根据个体免疫状态定期检测抗体滴度。
1、抗体持续时间:健康人群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90%接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抗体水平通常在接种后7-15年逐渐衰减。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建议每5年检测一次抗体水平,普通人群可延长至10年。
2、加强接种标准:当血清抗-HBs<10mIU/ml时需补种,可采用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血液透析患者,需增加接种剂量至40μg并缩短检测间隔。
3、特殊人群管理: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缺陷人群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建议每1-2年监测抗体水平。新生儿完成基础免疫后,应在1-2岁时进行抗体检测确认免疫效果。
4、职业暴露防护: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等暴露时,若末次接种超过5年且抗-HBs<100mIU/ml,需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启动加强接种程序。
5、疫苗技术迭代:新型佐剂疫苗如Heplisav-B可诱导更强免疫应答,单剂接种后血清转化率达95%,抗体维持时间较传统疫苗延长50%。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深色蔬菜,补充锌元素促进免疫应答。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增强疫苗免疫效果。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免疫系统负担。接触乙肝患者血液或体液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并用碘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