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的伤害程度与结石大小、位置及并发症有关,可能引发胆管炎、肝硬化等严重问题。其危害性可通过肝功能损伤、胆道梗阻、继发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癌变风险五个维度评估。
1、肝功能损伤:长期结石刺激导致胆管壁增厚,胆汁排泄受阻引发肝细胞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2、胆道梗阻:结石堵塞胆管引发胆汁淤积,表现为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急性梗阻需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或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解除梗阻。
3、继发感染:细菌逆行感染导致化脓性胆管炎,伴随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痛。治疗需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行胆总管探查术。
4、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持续胆汁淤积诱发肝纤维化,后期出现门静脉高压。建议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腹水。
5、癌变风险:慢性炎症刺激可能诱发胆管细胞癌,表现为CA19-9显著升高。高危患者需每半年进行超声造影或MRCP检查。
预防肝内胆管结石进展需保持低胆固醇饮食,适量进食核桃、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胆汁排泄,避免久坐导致的胆汁淤积。出现持续腹痛、反复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腹部CT或ERCP检查,必要时考虑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