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手术清宫、监测胎儿状况、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宫内感染通常由细菌上行感染、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医源性操作、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宫内感染最常见原因,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等,疗程需覆盖厌氧菌和需氧菌。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血象及炎症指标变化。
2、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重症患者尤为重要。静脉补液可纠正脱水,退热药物控制体温,必要时给予吸氧。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宫缩,降低早产风险。
3、手术清宫:当感染源为残留胎盘组织时需行清宫术。宫腔镜下清宫能精准清除感染灶,传统刮宫术适用于急诊情况。术后需继续抗生素治疗直至炎症完全控制。
4、监测胎儿状况:持续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安危,超声检查观察羊水量及胎儿生长。孕周≥34周可考虑终止妊娠,不足34周需权衡促胎肺成熟与感染风险。
5、预防并发症:控制感染扩散可降低脓毒血症风险。盆腔脓肿需穿刺引流,严重子宫感染可能需子宫切除术。产后密切观察产褥感染征象。
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有助于恢复,适量散步促进恶露排出。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重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