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口服药有很多剂型,如普通片剂、肠溶制剂、控缓释制剂、泡腾片等。面对如此繁多的口服药物剂型,千万不能“一吞了之”,只有合理正确使用药物才能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保障患者安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常用口服药物的剂型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01
舌下片、口崩片
舌下片是由舌下黏膜直接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如硝酸甘油舌下片。
服用舌下片的正确方法是将药片放在舌头下面,闭上嘴,尽可能在舌下长时间保留一些唾液以帮助药片溶解。
口崩片可在唾液中在几秒之内快速溶解,或在口腔内快速崩解。此种新颖剂型对儿童、老年、卧床不起和严重伤残病人最适宜。
服用口崩解片不必用水,唾液即可使其崩解或溶解,也可放于水中崩解后送服。
02
肠溶剂和胶囊剂
肠溶剂是指在外面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制成的片剂。这层包衣材料在胃液(pH偏酸性)环境中不溶解,只有在肠液(偏碱性)中才可溶解,从而实现肠道内定位释放的目的。某些对胃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可制成肠溶片,目的是减少药物在胃液中被破坏从而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性。
胶囊剂是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通常应整粒空腹服用。应避免掰服、嚼服。因为一旦肠溶剂和胶囊剂包衣被破坏,将失去包衣的遮味和保护作用。药物被胃液破坏,药物的不良味道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03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都是长效制剂,缓释制剂是缓慢非恒速的释放药物,控释制剂是恒速、定量释放的。
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有:
严格遵医嘱服药,用药剂量及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随意增加用药次数,血药浓度过高可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应整片吞服。掰开或嚼碎后破坏了药物外面的“包衣”,无法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和部位,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出,血药浓度增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故应予避免。但是有些缓释制剂不是靠骨架,而是将有缓释作用的微囊或微丸压制而成,这些药片表面有一刻痕,对照说明书,可以沿刻痕掰开服用,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还有些长效制剂是由药物本身具有长半衰期的特性实现的,也可以掰开服用。
04
分散片与泡腾片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常见的分散片有头孢地尼分散片等。
服用分散片时,可加适量温水分散后口服,也可直接用足量水送服。
泡腾片与普通片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含有泡腾剂,当泡腾片放入水中之后,在泡腾剂的作用下,即刻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泡腾片崩解快速、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由于溶解成水溶液,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经过调味后的泡腾片,口味更佳,使患者更乐于接受。
服用泡腾片时必须在水中充分的崩解释放后才能饮用,不可将其直接含服或吞服。
05
咀嚼片
咀嚼片是指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溶化后吞服的片剂,如迪巧(维D钙咀嚼片)。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服用方便。
咀嚼片应在口中咀嚼后服用或将咀嚼片研碎分散在水中溶解后服用。
06
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
散剂,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内服散剂如蒙脱石散。
服用散剂时用适量水溶解,搅匀后服用
干混悬剂,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粉状或粒状药物,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混悬颗粒剂,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一定粒度的颗粒剂。
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临用时加水振摇分散为混悬液口服。
药物剂型种类繁多,正确使用不容忽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可能导致疗效下降,而且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正确使用药物,将治疗疾病的武器发挥出最适宜的功效。